歡天喜地、舉國歡慶的新春佳節轉瞬間已經來臨。春節的到來標志著在一年的節氣中時令已至立春?!帮L雨送春歸,冰雪迎春到”。春天已悄悄地來到人間。春天,是美好的季節,是充滿詩情的季節;春天,又意味著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。春天來了,小燕子銜著溫暖的陽光也來了,一切冷漠和冰凍都在復蘇;許多好的事情也會在人們新春的祝福聲中君臨。所以,人們總是在寒風凜冽中欣喜的眺望著春節的到來。春節像一扇門,一扇開啟吉祥、歡樂、幸福之門。

“一夕輕雷落萬絲,霽光浮瓦碧參差。有情芍藥含春淚,無力薔薇臥曉枝?!边@是北宋詩人秦觀的《春日》詩。自古以來,詩人喜愛春天,贊美春天,是因為春天景色宜人,處處皆可入詩。漫步古詩百花園,只見詠春詩姹紫嫣紅、爭奇斗艷,令人目不暇接,隨意采擷幾朵,慢慢品讀,不知不覺已陶醉其中。
春天是希望。這是我上小學時一篇課文的句子。雖然光陰荏苒,時過境遷,但這句話已經深深印刻在我曾有過滄桑的心里。這句美輪美奐的畫面,曾經激起過我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幻想,甚至激動得為之熱淚盈眶。因為春天連著希望。當我感受著世態炎涼,便相信一切苦難將會過去,幸福的生活就會在某一個雨后的早晨,被小燕子銜著劃著優美的弧線而來。我祈盼著屬于我命運的春天。于是,在每一個寒冬的驛站,我都會帶著一顆無限虔誠的心向著窗外眺望。我也曾一次次佇立在山崗,尋覓著春天的影子,期盼春天的到來。自信的認為春天不再遙遠。雖然在每一個春天過后帶給我的是更多的茫然和失落,希望沒有駛來;雖然春節過后仍是枯枝交錯,寒凝大地,寒風習習,一片觸殺的景象,冬天還是做著負隅頑抗,但已經形成摧枯拉朽之勢,不堪一擊。春天,正在人們盼望的急切的目光中,在人們心里洶涌的春潮中,寒冷的冬天正一步步潰逃。春天已經君臨草原鋼城,雖然有些姍姍來遲,但畢竟來了。輕輕撩撥開這層柔紗,就像揭開了舞臺的帷幕,田野正演繹春的序曲,春天的腳步已經由遠而近。已經瞥見春姑娘的影子。
春天在一片載歌載舞的喜悅中而來;
春天在即將敲響的鐘聲中而來;
春天在一縷和煦的陽光中而來;
春天在人們掛在臉上的微笑中而來;
迎接春天,按照中華民族的古老習俗,新春佳節要打掃衛生,貼對聯,貼窗花,掛燈籠,除夕守歲,放爆竹等。按照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,人們對春節非常重視。按照古老的習俗,新春佳節到來之前各家都要掃塵?!芭D月二十四,撣塵掃房子”。因塵與陳諧音,新春掃塵有“除陳革新”的涵義,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、晦氣統統掃出門,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。新年還要貼對聯,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。用簡潔的語言抒發出對新一年的美好愿望。還要貼窗花和倒貼福字。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。
除夕守歲是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。守歲之俗由來已久。除夕之夜,全家團聚在一起,吃過年夜飯,點起蠟燭或油燈,圍坐火爐旁閑聊,通宵不眠,等候著辭舊迎新的時刻。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,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守歲的習俗,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留戀惜別之情,也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戀。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,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家人團聚吃頓團圓飯,守歲迎新。等待新年鐘聲的敲響。
放爆竹是春節必不可缺的。中國民間有“開門爆竹”一說。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。家家戶戶開門的首要事——燃放爆竹,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。放爆竹可以創造吉慶熱鬧的氣氛。王安石在《元日》詩中寫到: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,千戶萬戶瞳瞳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是新年生動的寫照。
春天來了。春回大地萬物生,一年之計在于春。不同的人對于春天的美有不同的看法、對春天的理解也不同。有人歡喜有人愁,有的人盼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粒種;有的人盼著春天把所有的憂愁都統統減掉;有的人盼著穿起新衣裳;有的人盼著看別人穿起新衣裳;每個人欣賞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。朱自清的春天是欣欣然、睡醒、花趕趟兒、風輕悄悄的、草軟綿綿的、抖擻精神的春天;豐子愷則不同,他的春天是不愉快的、單調的、乍寒、乍暖、忽晴、忽雨、春寒、春困、春愁、春怨的;且不考據這些各有描述的春天的時代背景,單從春天的美來講,對于主觀而言,是規范決定,價值命題,是隨著觀察者的性情而改變;但春天是被人們向往的,春節一直是古老而年輕的,是被一代代人傳承的,人們歌唱春天,祝福春天,借春節給人們送去祝愿,這種美好的傳統代代相傳,既有古色古香的延續,又有新奇創意的革新,歡歡喜喜過大年,賦予時代的特色。